点赞
收藏
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佛”与《心经》的珠联璧合之美

“佛”与《心经》的珠联璧合之美

智玉居士(王玉海) 书法家,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自幼八岁受家庭影响开始习字笔耕不辍,真草隶篆皆有所涉猎。对传统文化中古文字情有独钟研习数十载,作品有《百寿全图》系列、《百福图》系列、《平安图》系列等等。今天来介绍一下他早些年创作的一副精品作品《镂空心经》

这副作品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就是超凡脱俗,内容为镂空一笔空心字心经,作者采用的是珐琅彩绘鎏金工艺的上等极品宣纸,溢彩生辉,多少年来我还是第一次见过(只是传说听过)结构安排整体一个字—“妙”。

这副作品把心经中的主题思想“空”通过两种表现手法表达出来,第一种表现手法:全文通篇采用双钩一笔空心字完成,包括名字、260个字的全部内容和落款部分,可谓是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表现出一个生死轮回,起点即终点(双钩字有个特点,每一个字从任何一个点往一个方向走,到最后把这个字线条走完了就又回到了出发点)。

第二种表现手法:作品中间部分有个“佛”字,形状好比一个弟子拜观音的造型,这个“佛”字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由众多小空心字书写时候巧妙地留白空出来的,这个空是宣纸的本相。但是我们感觉到空的存在。征服作品巧妙地表达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因果循环。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佛教中最经典的一部经,浓缩了六百万字般若经的经典作品,心经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个“空”字,尤以大乘佛教为然,且空之思想乃般若经系统之根本思想。

空为大乘深义︰佛,是由于觉证空性而得自在解脱的。所以从觉证来说,空是一切法的真实性,是般若──菩提所觉证的。

空,不是虚空,而是一切法(色、心等)的所依,一切法所不离的真性,是一切法存在活动的原理。换言之,如不是空的,一切法即不能从缘而有,不可能有生有灭。这样,空性是有着充实的意义了。

“空”因缘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究竟而无实体,叫做空,也是假和不实的意思。世间看到的空它是空也不是空,空中有空,循环再循环。重复再重复,无空无空。

世间上的人,普遍的观念,以为空是没有。在佛教里面,空才能有,例如房子不空,就不能住人;耳朵、鼻子、口腔、肠胃不空,我们怎么能生存,我们口袋不空,东西放到那里,世界虚空不空,森罗万象如何安放,因为空,才有一切,有是依空而立的,所以《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龙树菩萨在《中论·观四谛品》中提出“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故,一切则不成。”这就是“有依空立”的理论根据。

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所谓“缘起”,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独存性的事物,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事物,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

可见,佛度众生,非虚幻也。

编辑:中国书画名家专访——高华芬;文字终审:张行方

作者介绍:

张行方,全媒体记者、中国散文协会理事、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名家专访网总编、中国诗歌圈文学首席顾问、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宣传部长、河北省采风协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安徽省书画考级中心副主任、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总编、安徽古塬书画院副院长、新华学院客座教授、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法律工作者、金融规划师……

长于散文、诗歌、评论、长篇小说及非虚构等文本创作,煮字疗饥,怡情养心,只为心灵自由呼吸,思想能生根发芽。

其作品文采斐然、情感充沛、厚重飘逸、气势恢弘、张弛有度,立意精巧,充满灵魂的叩问和哲学的思辨,立体之美跃然纸上。

小说:《得失》被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学作为作文教例学习。

出版有:《回航》三部曲其一《等你回航》(徐沛东作序,吴雪题写书名,百度百科已经收录)、其二《正在回航》文学作品集;长篇小说《仰面朝天》《合肥行吟》文学作品集。

回航三部曲第三部《已经回航》杀青,长篇小说《抱枕》创作中。

供职单位:全国公安文联《中国公安文学精选网》安徽工作部。


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上善公司下架与删除。
  • 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全面报道文化教育法制资讯,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福建上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0191号-2 © fei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1-856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