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收藏
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正文

解读中国传统节日“三月三”的起源与意义

三月三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的节日,不同地区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庆祝方式和寓意。在中原地区,人们纪念轩辕黄帝;壮族庆祝歌圩节;畲族庆祝谷米节;而文人雅集则会举行诗词比赛等活动。这一天是一个值得品味和探究的多元文化节日。

上巳节是一个古老的节日,即农历三月上旬之巳日或三月初三,源于周朝女巫祓除疾病的习俗。在这一天,人们可以利用清洁的水进行身体的洗涤和驱除疾病。

公元353年的上巳节,王羲之和他的文友们在兰亭举行观流觞的盛会,这场盛会被后人称为“兰亭序”。王羲之也因此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以举世闻名的书法艺术所写的序文,记录了当时上巳节的盛况。在此后,“文人雅集,曲水流觞”成为千古佳话,而三月三这个官民游乐的日子也成为了很多文人墨客赋诗作词的好机会。

三月三起源于古代的祓禊、祭祀、迎祥等宗教仪式,后演变为宴饮、娱乐、踏青、春游等民俗活动的节日。这一传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广泛流传,并且在中华民族文化记忆中具有深远影响。尽管民国政府曾下令废除“上巳”之称,但是这个节日仍然在民间广泛传承。

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上善公司下架与删除。
  • 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文学作品永不陈旧,它们代表了历史,也在孕育未来。

福建上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0191号-2 © fei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1-856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