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来自《心理学前沿》的研究显示,从1939年至2022年,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从139下降到了102,平均每年下降0.2。这一趋势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有观点认为,老师感觉每一届新学生的能力不如上一届,并非空穴来风。与普通人相比,现在大学生的智商水平已经相差无几。这一现象可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大学教育,但也引发了人们对学位价值和学生能力的担忧。
为了全面分析这一现象,研究基于近1万名本科生的数据,通过多个公开刊物发表的数据进行筛选和重新测试。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普遍比一般人群高,但这一结论主要基于1940s-1950s年代的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的平均智商出现了下降趋势,83年间下降了17个点,只剩下102,只比人类平均水平高一点。
这一结果与“弗林效应”相悖。根据“弗林效应”,公众智商测试的结果会逐年增加,且这一现象具有长期性、明显性,在不发达国家也有等特点。然而,在本文的研究中,尽管对数据进行了调整,结果仍然没有改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作者认为,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在过去80年来,教育程度的提高导致了大学生智商水平的下降。大学已不再是特殊阶层的“权利”,而是变得越来越普遍和成熟。然而,这也引发了一些担忧,例如学位价值的下降和雇主对大学学历的盲目信任。
最后,这项研究为教育、学生和雇主提供了启示。大学和教师需要意识到学生不再是杰出人才,而是大部分都很普通,因此需要调整课程和学术达标标准。公司雇主需要转变观念,不能盲目认为有大学学历的候选人就比没有的更聪明或有能力。学生也需要认识到,进入大学不再是加入精英群体的邀请。此外,基于受教育程度估计智商的方法也不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