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
收藏
评论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 正文

百度无人驾驶开进无人区

配图来自Canva可画

除了长期关注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车迷之外,当前大部分人对百度的了解,都还停留在“全球最先进搜索引擎技术”的层面之上,即使从2013年开始,百度就有涉猎无人驾驶汽车领域,持续关注者也不见得会在Waymo、Cruise强势发展的环境下,将视角放回国内。

另一边尽管特斯拉事故频发,人们的关注点还是被持续吸引到了马斯克的技术吹嘘上。事实却是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局,将智能汽车按等级,分为驾驶辅助、部分自动化、有条件自动化以及完全自动化,而特斯拉目前实现的仅是有条件的自动化,并非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

在友商霸占媒体视线的时候,虽进入无人驾驶行业不止几年,但百度一直未获得相应的话语权。直到2020年,智能汽车业内仍普遍认为,完全自动化的无人驾驶,要在5年后才能实现,而在2022年百度世界大会上,一次超越常规认知的突破发生了。

Apollo RT6的新车发布宣告世界——百度加速迈进了这一步。那么,这位拥有全球顶尖搜索引擎技术的国产搜索引擎老大哥,是靠什么做成的无人驾驶汽车:Apollo RT6?而在本次成本和技术双突破背后,百度的下一步计划,又是什么?

低成本成最大亮点

从技术革新到产品落地,成本是阻碍商业化推进的最现实难题,而百度能够从全自动驾驶产业脱颖而出,Apollo RT6的低成本功不可没。

长期以来,成本过高导致全自动驾驶产业化发展受阻,并且也成为了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障碍。就2020年以前的行业情况而言,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造价在25万美元以上,妥妥地“四脚吞金兽”。相比之下2022百度世界大会上展示的成本仅25万元的Apollo RT6,无疑成了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之一,但在亮点背后更多是覆盖全面的“砍价”考虑。

第一,百度针对无人驾驶运营场景定制,完全围绕用户需求进行相应增减。此举是基于对场景的分析,得出用户痛点与需求,再结合前后场景预判用户目标,通过设计来提高汽车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豪华配置,从而使整车成本实现降低,并给用户带去更好的体验。

第二,得益于全自有知识产权平台的使用,百度在数据分析方面的成本得到了极大降低。由于Apollo拥有“星河”平台的自主知识产权,而“星河”是根据百度地图常住人口、就业人口、职住通勤、OD、跨城迁徙、POI等优势数据,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的DaaS级平台,“离线+实时计算”的框架,在Apollo RT6的设计中帮助其实现了亿级时空数据的分钟级输出。此举大幅提升了用户数据分析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所以,该平台的使用不仅降低了无人车成本,还让其设计更为集中。

第三,一体化制作——从内部软硬件控制系统到外部车身设计实现了高度融合,使其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RT6团队从2021年初开始组建起,就成立了汽车机器人部,利用AI技术和车辆工程的深度融合,从基于成品车改装加装,到基于车型平台来定制开发,这是无人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RT6区别于其他改装自动驾驶车辆,成本更低、质量更高的关键原因。

也是基于方方面面的“精打细算”,百度实现了业内“友商”梦寐以求的低成本无人车产出。

25万的无人车,靠谱吗?

成本问题的解决使质疑声迁至质量层面,消费者疑虑未停:百度怎么做到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质量的?

一方面,是来自百度核心技术的强大支撑:无人驾驶汽车是在网络环境下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武装起来的汽车,可以说是有着汽车外壳兼顾汽车性能的移动机器人。究其根本,无人车的“动”是一种自主运动。

这种自主体系,在当下就是最前沿的计算机技术,而要使汽车实现无人自驾,即是要通过算法让硬件设备自主地运动起来。在实现路径规划、定位导航、环境感知等项目的背后,是数据采集、推算技术和规划算法的智能结合,这便是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多领域应用。

另一方面,是一整套冗余系统带来的安全感:自有平台大数据的搭建,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百度靠技术起家,一旦进入到自动驾驶状态后,更像是电脑在操控一个有轮子的工具,百度涉及AI领域多年,所以本质上它就是百度的菜。

利用顶尖搜索引擎,为智能汽车制造提供技术支撑。“星河”平台于百度来说,除了在全自有知识产权上拥有节省成本的最直观优点,其核心优势更集中地体现在控制器架构——增加了一整套冗余系统。这对于无人车来说,就是在给乘客上保险,使其在运转失灵的情况下仍可正常行驶,极大地提升了技术的可靠性。

综上,百度通过“技术+平台”,打造出了一个新的闭环——人工智能技术用于改造和提升任何一个行业的主要路径。这个闭环,体现了百度对自己核心概念的深入挖掘,以及将其用于新领域联结发展的路线,这必然会创造出更大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从陪跑到领跑?

成本和技术相继解决后,百度在无人驾驶技术产业化上,做出“技术+平台”结构优化的结果,其目的是促进量产、使产品大规模落地实现全面商用。Apollo RT6发布前后,百度造车的终极目标均是无人驾驶出租车,但满足技术稳定和低成本制作,不见得就能让百度一跃成为“领跑者”。

一方面,腰部企业的持续发力,极大地丰富了竞争未来网约车市场的阵营。目前,网约车市场已经具备足够成熟的规模,无人驾驶技术上的迭代和大规模的商业布局,虽然对已有的网约车市场有一定打击,但“扩大规模+技术投入+精细运营”仍是网约车行业强有力的生命线。随着无人车下场,网约车市场格局生变,众多网约车平台也在纷纷发力自动驾驶领域,滴滴、曹操出行、T3出行,均在其列。

自2016年起,滴滴布局Robotaxi业务,计划通过其网约车平台运营超过100万辆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曹操出行与深圳元戎启行科技合作,定标于2022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2021年,T3出行积极搭建自动驾驶运营平台,对接多家自动驾驶公司和主机厂,2022年,T3出行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已开始公测,首站落地苏州。

由此说明,面对无人驾驶的商业布局,网约车平台也在不断寻找新的机遇。且随着技术发展,网约车行业的关注重点也在向自动驾驶运营转变。目前,随着自动驾驶技术以及自动驾驶供应链的不断发展,各网约车平台仍在前方争分夺秒地抢司机、抢用户,通过大力度的补贴和优惠活动拉新。

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特斯拉在各国的电动汽车领域,基本都占了主导地位。以谷歌Waymo、百度为代表的“绝对自动化”派,坚信自动驾驶应该直接跨越到L4级别,相反,特斯拉CEO马斯克则认为,凭借着现有的自动驾驶技术,根本不能完全替代人类司机。所以,将自动辅助驾驶技术安装在车上,让消费者先用起来,车先跑起来,最终再过渡到自动驾驶,做法会更现实。

尽管并非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尤其是服务方面的口碑和安全性的不稳定,特斯拉一直受消费者诟病,且三番两次的抛锅事件和安全事故问题,一度引起消费者的维权。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消费者选择特斯拉,这足以看出它的成功之处。

未来,百度无人驾驶汽车量产,能做到多大程度的安全保障还未可知。T2级的特斯拉安全事故比比皆是,T4级自动驾驶未来规模化落地后,是否能持续避免自动驾驶行业的已有问题,中国复杂的道路情况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能否应付,也都值得讨论。

百度无人驾驶开进无人区

就目前看来,Robotaxi要真正进入到商业化阶段的时间节点尚不明确,自动驾驶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展仍然慢于百度的预期。

2022年,加州监管机构批准了通用汽车子公司Cruise,在旧金山提供无人驾驶出租车收费服务。在此之前,Cruise和谷歌旗下的Waymo已经在旧金山有Robotaxi服务,只是之前车内会有一位后备人类驾驶员,今年则实现了较为彻底的“无人”计划,而百度无疑是中国汽车“无人”的扛鼎者。

目前百度的无人车量产商用计划也已经上路:“萝卜快跑”在多城市试点的开放,这是国内Robotaxi商用的一次尝试。2021年,依托无人化、5G云代驾、车路协同的技术积累,百度Apollo在首钢园全面落实了“无人化+商业化”样板间,2022年,百度将全力打造“智能交通示范区高地”。但目前仍有不少挑战,等着百度一一突破。

首先,仅有成本、技术优势还不够,碳减排效益评估缺少统一标准等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智能交通的发展。克服了道路交通的复杂性和技术、成本问题,新科技要想大规模投入社会生活,智能交通技术创新者、智能交通技术运营商,还要承担碳减排等一系列重任,产业化才能真正实现。

其次,在智能交通领域,国家虽已加速出台相关政策,各地方政府也积极推进落地,但部分地区仍存在建设缺乏协同、碳减排效益评估缺少统一标准等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所以,需要在政策中加速明确L4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准入规则,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如此才能推动其产业化发展。

尽管阻力重重,但值得肯定的是,智能交通普及意义非凡:其一,将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从而能够多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其二,智慧交通缓解了道路拥堵情况,通过智能出行,同时可以推动城市交通规范化。

未来,以百度为首的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化、道路的网联化、出行的共享化,将会是汽车行业下一步发展的核心着力点。


该文章系用户自行发布,若有版权纠纷请联系上善公司下架与删除。
  • 全部评论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没有更多了

上市公司财报深度解读

福建上善控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闽ICP备2023000191号-2 © feiy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591-85667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