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造车从来不缺新闻,最近,苹果分析师郭明錤又一次带来苹果造车的最新进展,但这一次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郭明錤在推特表示:苹果内部的汽车团队,已经解散了一段时间,并且必须在接下来的3-6个月重组,才可以赶上在2025年实现量产的目标。
关注苹果的小伙伴对郭明錤三个字都不陌生,在过去的几年中,他对苹果产品的分析异常准确。国外网站Apple Track曾收集了郭明錤的106条爆料,并逐一进行验证结果发现准确率高达76.4%。
事实上,自从苹果披露“泰坦计划”以来,造车之路就一直不太顺利:汽车高管频繁换人、造车战略举棋不定、找不到合适的代工厂、人才流失。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叠加,让郭明錤的预测多了几分可信性。
一度被认为是特斯拉最大竞争对手的苹果,怎么就不行了?
中国古人办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反映在造车领域,就是钱、地、人。市值一度突破2万亿美元的苹果,自然是不差钱、不差地。但在“人和”方面,苹果汽车团队却总是差点意思。
2014年,“泰坦计划”启动之初,其管理层的目标是打造一款高级辅助驾驶的汽车产品,在造车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苹果入局汽车的战略却不断变换,在造一台车和造一个全自动驾驶平台之期间反复摇摆。
苹果造车项目开展之初,ipod和iphone设计师史蒂夫·轧德斯基(Steve Zadesky)被任命负责该项目,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希望开发出一款汽车产品。2016年,史蒂夫·轧德斯基从苹果汽车离职,苹果硬件工程师、前高管鲍勃·曼斯菲尔德(Bob Mansfield)开始控制电动汽车项目,此时苹果入局汽车产业的方向变为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平台。在苹果挖来了原特斯拉工程高级副总裁道格·菲尔德(Doug Field)后,团队的研发方向又一次调整到了整车研发。2020年,鲍勃·曼斯菲尔德退休,人工智能主管约翰·詹南德雷亚(John Giannandrea)接手了造车项目,他是苹果花重金聘请的技术人才,主要负责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战略。2021年,凯文·林奇(Kevin Lynch) 接过了造车项目的领导权,而他曾经是苹果技术副总裁,负责Apple Watch项目。
当管理层的主张不断改变,苹果汽车团队人才流失,甚至解散,也就成为说得通的事。“泰坦”计划公布之初,苹果曾经组建了一支人数规模多达1000人的造车团队,克莱斯勒、特斯拉、福特等车企都被苹果挖过墙角。而苹果在造车之路的漫长探索中,原宝马电动汽车研发Urlich Kranz、苹果汽车项目雷达系统的首席工程师Eric Rogers、原特斯拉软件主管CJ Moore、苹果汽车项目电池系统部门的工程经理Alex Clarabut、硬件工程经理Stephen Spiteri、以及领导汽车相关的机器人技术团队的Dave Scott、领导自动驾驶汽车安全和监管团队的Jaime Waydo以及帮助苹果创建最初汽车团队的Benjamin Lyon等都相继离开,这些拥有造车经验的人才的离去,对于苹果来说,必然是重创。
对内,苹果造车项目核心管理层动荡、人员流失严重,对外,苹果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造车伙伴。江湖上从来不缺苹果与车企交流的传说,宝马、戴姆勒、丰田、大众都曾经与苹果谈判过,最近一次的新闻还曾爆料,苹果将采用现代的电动车平台造车。不过遗憾的是,苹果似乎并不太受车企的喜欢。
众所周知,苹果是供应链管理的王者,在消费电子领域,富士康、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企业都因与苹果合作名声大噪,但同时要注意的是,苹果对其合作的供应商有极强的控制欲,汽车产业拥有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像芯片设计、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等核心技术,苹果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能化水平已经成为汽车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受制于自身在生产经验方面的匮乏,苹果与车企合作大概率是想找一个代工厂,再看看苹果谈判的对象,这些跨国巨头们首先不差钱,其次自身产能也紧张,加之苹果又是个资深“摄魂怪”,他们又为什么非要选择和苹果合作、为他人做嫁衣呢?
顶级车企看不上苹果这个新秀,虽然老朋友富士康开始跨界造车,却也并不是苹果想找的拥有资深造车经验的伴侣。高不成、低不就,让苹果造车之路格外孤单。
在爆料苹果造车团队解散消息的同时,郭明錤还表示,苹果要想完成2025年量产的目标,必须在接下来的3-6 个月的时间内重组。对于苹果来说,要想在短短时间内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全新队伍堪称困难。当然,苹果或许也可以选择推迟既定的量产时间,但以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来看,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及巨额投入电动化的巨头们还能给苹果汽车留下多少空间?是个未知数。
除此以外,一切的前提是苹果还愿意在造车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前文提到,苹果入局汽车产业一直在造车还是造一个自动驾驶平台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之间摇摆。一方面,苹果拥有强大的软件生态基础,在提供汽车自动驾驶、车机系统解决方案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成为自动驾驶供应商的能力;另一方面,库克也曾明确表示苹果更专注于“自动驾驶系统”这项“核心技术”。
或许,放弃造车路线,像华为一样“做车企最好的合作伙伴”也不失为一条新出路。毕竟,自始至终,苹果从来没有开诚布公地表态过,自己要造车。